跳至主要內容

藤原效應

2010年11月19日

當兩股熱帶氣旋互相靠近時,衛星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它們都以反時針方向彼此旋轉。這種現象被稱為藤原效應,是根據藤原咲平博士(Sakuhei Fujiwhara,1884 - 1950 年)的名字命名。他在 1921 年的一篇著作中分析了水中旋渦的運動。他於 1941 年出任日本氣象廳廳長。

當兩個風暴相互靠近,距離約一千公里時,藤原效應便變得明顯,兩股風暴會依據它們之間的一點而旋轉。一般來說,範圍較大的風暴往往主導這一個互動,較小的風暴會圍繞着它移動,有時甚至被它吞噬。

亞太區域出現藤原效應的例子不少。最近的案例是於八月下旬及九月初,涉及不只兩股風暴,而是獅子山、圓規及南川三股風暴的有趣例子(圖 1)。

圖 1     2010 年 8 月下旬至 9 月初三個熱帶氣旋,獅子山、圓規及南川的路徑圖。
圖 12010 年 8 月下旬至 9 月初三個熱帶氣旋,
獅子山、圓規及南川的路徑圖。


獅子山於 8 月 28 日於香港東南偏南的南海上形成,並向西北移動。不久,圓規於翌日在沖繩島東南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圓規向西北迅速移動,而獅子山則開始向東移動。

與此同時,南川於 8 月 30 日在台北之東北形成,位於這兩股風暴之間。南川的壽命頗為短暫,它在隨後一兩天向西南方向移動,在 9 月 1 日終被獅子山併吞進其環流內。

圖 2     2010 年 8 月 31 日晚上八時的紅外衛星圖像,顯示了三個熱帶氣旋,獅子山、南川和圓規。[此圖像接收自日本氣象廳的多用途輸送衛星-2 (MTSAT-2)。]
圖 22010 年 8 月 31 日晚上八時的紅外衛星圖像,顯示了
三個熱帶氣旋,獅子山、南川和圓規。
[此圖像接收自日本氣象廳的多用途輸送衛星-2 (MTSAT-2)。]


在衛星圖像上(圖 2),圓規的範圍最大,並似乎支配着與獅子山及南川的互動。圖 3 顯示獅子山相對圓規(即圓規在圖的中心不動)的移動狀况。圖中顯示,在九月一日以前,獅子山實際上以大致逆時針的方向相對着圓規移動,兩股風暴逐漸靠攏,直至當距離減至稍為超過 1000 公里那刻。在這一點後,受背景引導氣流驅使,兩股風暴開始移離對方。

圖 3     獅子山相對圓規的路徑圖
圖 3獅子山相對圓規的路徑圖


同樣的逆時針運動可以在南川相對圓規的移動觀察到,正如圖 4 所示。南川與獅子山亦出現類似的相互運動,但並不明顯(圖略)。

圖 4     南川相對圓規的路徑圖
圖 4南川相對圓規的路徑圖


三股風暴的相互作用是複雜的,採用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準確地預報風暴的未來路徑仍然有一定困難。

我們知道,在南半球,熱帶氣旋本身流動風向與在北半球的方向相反。那麼當兩股風暴在南半球相互旋轉時,方向是順時針抑或逆時針?



李本瀅呂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