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2025年3月28日缅甸7.6级大地震

2025年3月29日

陈玉葆 陈维洵 许大伟

根据香港天文台的分析,在本港时间2025年3月28日下午2时20分,缅甸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初步评估为7.3级,最终修订为7.6级,震源深度约为10公里,属于浅层地震。震中位于密铁拉以北约85公里,即香港之西约1,880公里。而在主震发生后约12分钟,震中附近亦发生了一次达6.9级的强余震,震源深度最终修订为30公里。

这次浅层大地震主要的损害及伤亡出现在缅甸,但远至超过800公里的泰国曼谷也有兴建中的高楼大厦倒塌。参考了一些文献[1, 2, 3],有学者指出曼谷的地质构造可以引起场址效应,放大地震波带来的摇晃程度,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如共振效应等,个中原因及关联仍有待当地或其他的专家硏究及调查。

是次7.6级的缅甸地震发生于缅甸中部的走滑断层上(图1及2)。天文台的地震仪探测到这次缅甸7.6级地震所引起的地震波。透过实时分析全球及本地地震仪数据,天文台的地震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出地震参数(包括发生地震时间、震中位置、震源深度及震级等)。图3展示了香港宝珊宽频地震站所探测到这次地震的地震波形。由于震源距离香港较远,本地没有震感。

一般而言,大地震较常发生于板块边缘(图4)。缅甸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该地区邻近四个构造板块,分别是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缅甸板块和巽他板块,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图5),致使该区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地震带之一。此次大地震主要是由于沿著缅甸最大且最活跃的走滑断层——实皆断层(Sagaing Fault)[4]发生了突然的断层位移,释放出大量应变能。历史上也曾发生多次7级以上的地震(图6)。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 (USGS) 记录,自1905年以来,震中500公里内曾发生过72次6级以上的地震,而当中最大的是1912年5月23日的缅甸7.9级大地震(图7),在实皆断层上,上一次发生7.5级或以上的地震是1946年的7.6级缅甸地震。地震的发生频率随震级增加而降低,平均每年全球发生7级或以上的地震约接近二十次(图8),而最近的一次是2025年2月9日在中美洲附近蒙特哥贝以西发生的7.5级大地震。

每当天文台分析全球地震有发生震级达6级的强震或以上时,天文台会透过多个渠道(包括天文台网站、「我的天文台」手机应用程式、社交媒体专页,以及政府新闻处新闻发布系统)向市民发放强地震报告。就全球地震震级达5.0级或以上的地震,天文台亦会在其手机应用程式、网站和社交媒体专页发出「地震速报」公布有关资讯。而在有需要时,及后会在天文台网站及其手机应用程式发布最终修订地震参数。



全球构造板块分布图,黄色星标示了2025年3月28日缅甸7.6级地震的震中
图1 全球构造板块分布图,黄色星标示了2025年3月28日缅甸7.6级地震的震中(底图修改自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 [5])


天文台分析缅甸7.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右上「沙滩球」)及相应的断层运动

图2 天文台分析缅甸7.6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右上「沙滩球」)及相应的断层运动(修改自美国地质勘探局 (USGS) [6])


香港宝珊宽频地震站(位于缅甸地震震中以东约1,880公里)所探测到的地震波形显示P波于协调世界时2025年3月28日06时25分到达地震仪,即地震发生后约5分钟。

图3 香港宝珊宽频地震站(位于缅甸地震震中以东约1,880公里)所探测到的地震波形显示P波于协调世界时2025年3月28日06时25分到达地震仪,即地震发生后约5分钟。(香港时间 = 协调世界时 + 8小时)


全球自1811以来7级或以上的地震分布图
图4 全球自1811以来7级或以上的地震分布图 [7]


缅甸附近的地质构造,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界(黑色粗线)、缅甸板块和巽他板块边界(黑色虚线)和2025年3月28日缅甸7.6级地震的震中(黄色星)
图5  缅甸附近的地质构造,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边界(黑色粗线)、缅甸板块和巽他板块边界(黑色虚线)和2025年3月28日缅甸7.6级地震的震中(黄色星)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 (USGS) 记录自1905年以来沿实皆断层发生过7.0级或以上的地震分布(黑点)和此次缅甸7.6级地震的震中位置(黄色星)
图6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 (USGS) 记录[7]自1905年以来沿实皆断层发生过7.0级或以上的地震分布(黑点)和此次缅甸7.6级地震的震中位置(黄色星)


2025年3月28日缅甸7.6级地震震中的500公里内自1905年以来根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 (USGS) 记录6级或以上的地震分布图

图7 2025年3月28日缅甸7.6级地震震中的500公里内自1905年以来根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 (USGS) 记录[7]6级或以上的地震分布图



地震震级及其释放的能量、与其他自然和人为事件的比较,以及在全球发生不同震级的地震的年平均数量
图8 地震震级及其释放的能量、与其他自然和人为事件的比较,以及在全球发生不同震级的地震的年平均数量(修改自EarthScope [8][9])

参考资料:
[1] Tuladhar, R. et al. Seismic microzonation of the greater Bangkok area using microtremor observati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Engng Struct. Dyn. 2004, 33, 211-225.
[2] Ornthammarath T. et al.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amplified ground motion in Bangkok basin using HVSR curves from recent moderate to large earthquakes 2023, Geoenviron Disasters 10, 28
[3] Poovarodom, N. and Jirasakjamroonsri, A. Seismic site effects of soil amplifications in Bangkok. Thammasa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21, 3

[4] Xiong, X., et al. Coulomb stress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on the Sagaing Fault, Myanmar, over the past 110 year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eismic hazard.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7, 44, 10, 4781-4789.
[5]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 Evidence of Plate Motions
[6] USGS Geological Survey: What is a fault and 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7]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 Earthquake Catalog

[8] EarthScope: How Often Do Earthquake Occur?
[9] 天文台:如何解读地震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