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天气预报时间轴

星期四, 2020年10月29日

有没有留意天文台的天气预报,会以一些时间术语去描述或表达天气变化?你对常用的时间术语有又多了解呢?就以下列在上午11时45分发出的天气预报作为例子:
   

这例子中,预报没有使用较为常见,意义清晰的「早上」、「下午」和「晚上」,而是使用了相对的字眼「稍后」。其实「稍后」和「初时」所指的分别是预报期的后半和前半部分。什么是「预报期」?那便要细看预报文稿中的第一句。如上例:「... 下午及今晚天气预测」,由于预报期只有约12个小时,「初时」大约指正午12时至下午6时之间的时段,而「稍后」则代表预报期剩下来的另一半,即下午6时至午夜12时这个时段。

除了以上的时序描述之外,天文台提供的「天气展望」和「九天天气预报」中的天气概况,也会用上「...(上一句)...,随后两三天 ...」等的相对性时间术语作描述。就这种时间句式而言,「随后两三天」是指过了(上一句)的时效之后的两三天。套用在例子(一)中,(上一句)的时效是「明日」,那么「随后两三天」即是指「后日」起计算的两三天。再以图一的时间轴说明:假设该天气展望是在星期一发出,整句的时效解码后便是:「星期二雨势 ...,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骤雨 ...。」为避免句子过于累赘,适当地用上相对时态是可以理解吧。对于电子传媒来说,每一秒钟的广播时间都非常宝贵,新闻信息来得愈短愈好,听众亦愈容易吸收。科学以外,适量精简天气预报文稿都是预报员需要学习和兼顾的。

图一 以时间轴表达例子(一)的预测内容

同理,天文台习惯上不会硬性规定把一周中的每一天都在天气预报中写出来,而是会较弹性地分为三个部分﹕「初期」,「中期」及「后期」,分别指星期日至星期二、星期二至星期四,及星期四至星期六。此外,「周末期间」代表相连的星期六及星期日,而「接近周末」则是指周末前的星期四至星期五这个时段。虽然各时段会有些重叠,但市民一般都能理解,亦易于记忆。

在初秋的日子,有时一天之中可以上午感受炎热阳光,下午经历骤雨及雷暴,而晚上则乘上微凉的秋风,天气不同的变化在时间轴之上表露无遗。下次看天气预测时也不妨多留意当中时间的描述,相信会对细致的天气变化掌握更多呢。

伍楚颖 沈志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