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辐射监测所得的数据及评价核事故后果?
香港天文台总部收集的数据包括 :
- 由广东有关当局提供的核电站附近的环境辐射水平及核电站辐射源项的资料;
- 各个固定辐射监测站及指定消防局的环境辐射水平;
- 空中辐射监测及流动巡测所得的环境辐射水平分布;
- 大鹏湾平洲的自动伽马谱法系统所得的环境辐射水平;
- 食物及食水样品中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
- 环境样品的能谱分析结果;以及
- 气象数据。
香港天文台操作一套事故后果评估系统。根据辐射源项的资料(即事故释放源的资料,包括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量和种类、释放持续时间等数据)及气象数据,这套系统模拟万一发生核事故所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在空气中的扩散情况,及估算市民可能受到的辐射剂量。
经过详细分析辐射监测数据及事故后果评估系统的结果,再与卫生署及机电工程署磋商后,香港天文台会向保安局辖下的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建议本港须采取的防护措施。
为了有效地配合整个应急辐射监测及评价的工作,香港天文台开发了一套「应急辐射数据管理系统」,把所有数据及信息集中储存、处理及显示。除天文台外,在「大亚湾应变计划」内的主要技术支援部门 (机电工程署及卫生署) ,以及保安局紧急事故监测及支援中心,也接连了这个系统,利用系统的工具及资料协助决策。

应急辐射数据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