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航空气象服务

航空气象服务

服务概览:

在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的架构下,天文台是香港的专责气象部门,为国际航空提供气象服务。提供航空气象服务的目标在于对国际航空的安全、规律性及效率作出贡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天文台提供气象资料予航空交通服务单位、航空公司、飞行人员、机场管理当局及其他与国际航空有关的机构。


历史:

香港天文台与航空界的悠久关系始于1920年,当时首次讨论提供航空气象服务的建议。航空预报服务在1937年展开,当时有一位预报员部分时间派驻在启德机场工作。位于启德机场的机场气象所于1939年投入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天文台于1947年8月恢复提供航空气象服务。为了应付战后航空业务的迅速扩展,天文台在1957年聘请了一组航空预报员,于机场气象所当值。自此,机场气象所见证了启德机场航空交通量的不断增长。

赤鱲角的新香港国际机场在1998年7月正式启用,机场气象所同时亦迁移至新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空交通指挥塔继续运作,并建立了先进的气象系统,以应付日益增加的需求。


天气观测及预报:

航空天气观测员及预报员在机场气象所24小时轮班,为香港国际机场作常规的航空天气报告及特殊航空天气报告,并发出飞行航路预报及航站预报。

天气观测
图一  天气观测


航空预报员每日定时为民航处航空交通控制中心作有关香港飞行情报区内关键区域的重要对流天气预测及简报,以支援航空交通流量管理。

航空预报员对航空交通控制中心进行天气简报 
图二  航空预报员对航空交通控制中心进行天气简报


天文台在南、北跑道的中央位置及两端共设置了六组风速表,以量度航机起飞及降落时所遇到的风向和风速。同时亦设置了六组跑道视程透射表以量度两条跑道的能见度。

跑道附近的风速表

图三  跑道附近的风速表


航空交通管制塔附近则设置了温度表、气压表、量雨器及云羃仪以提供机场的气温、气压、雨量及云底高度的资料。

此外,小磨刀及大澳均安装了云羃仪来帮助观测机场升降区的云底高度。


  机场四周气象仪器的位置

图四  机场四周气象仪器的位置
 

天气报告及预报发放予航空交通服务单位以传送至飞行人员。这些资料亦传送至航空公司以供飞行策划之用,同时亦传送至运作直升机和轻型飞机的本地用户使用。这些天气资料,加上邻近机场的天气报告,经由定时气象广播发送予航行中的飞机及准备在香港国际机场升降的航机。

机场气象所同时亦将飞行中飞机报告的风向、风速、气温及特殊天气现象,整理成为飞机报告向外发放。


警报服务:

机场气象所负责为南海北部的一个空域内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恶劣天气发出警告。在恶劣天气下机场气象所也负责发出相关的天气警报,以保障机场设施及地面飞机的安全。

为了提高在香港国际机场升降的航机安全,机场气象所发出低空风切变及湍流警报。天文台利用「双激光雷达系统」﹝南北跑道各有一台激光雷达﹞、一台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超过20个风速表及两座气流剖析仪来探测风切变及湍流及发出警报。

北跑道激光雷达

图五  北跑道激光雷达

 

位于大灠涌的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
图六  位于大灠涌的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


  由微下击暴流引发的风切变示意图
图七  由微下击暴流引发的风切变示意图

 

机场气象所发出在跑道进口3海浬内的机场升降区的低空风切变及湍流警报,由航空交通管制员转送至正在升降的航机。

服务传送:

一套气象数据处理系统收集、处理及发送航空气象资料,以支援机场气象所的运作。该系统直接联通民航处的系统,以便和世界各地机场交换业务气象资料并将气象资料显示在航空交通服务单位。该系统也包括一在线资料服务,航空公司可透过此服务提取包括由伦敦及华盛顿世界航空区域预报中心发放的航路上重要天气及风/温度资料的预报图、起飞、目的地及备降机场天气预报的飞行气象文件。此外,航空公司亦可提取最新的气象资料包括天气雷达图像、卫星云图、机场天气警报及热带气旋资料等。如有需要,航空预报员可以透过电话或视像会议系统向飞行人员作天气简报。

重要天气图样本 
图八 重要天气图样本

最新发展:

香港天文台会不断利用最新科技以求达到有效率的服务传送,继续改善各种警报服务包括风切变警报以求进一步增加准确度及减低误报。随着国际趋势,天文台正计划发展有关技术以实时下载由飞机获得的天气资料及上传驾驶舱所需的天气资料。

如需更详尽资料,请参看 航空气象服务 之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