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天文大潮

天文大潮 (2005年1月20日)

二○○五年一月十二日本港出现了今年最大的一次天文大潮。根据香港天文台大埔滘测潮站的记录,当日的最高水位为海图基准面以上2.94米。在过去十年(一九九五年至二○○四年),大埔滘一月份的最高水位有三次比这次高,最高的是1995年的3.13米。

每日通常会有两次涨潮和两次退潮。潮汐变化主要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影响,每月的新月或满月前后,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连成一线,水位会升得特别高和降得特别低,这现象称之为大潮或天文大潮。到了上弦月或下弦月的时候,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成一直角,水位升降变化最小,称之为小潮。此外,由于月球运行及地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及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影响,令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出现变化,因此,每月的大潮所引致的水位变化亦有所不同。

在香港,较大的大潮多数出现于六、七月或十二、一月间,涨潮时较高的水位可能会令低洼地区造成轻微水浸,而退潮时较低的水位又可能会影响船只泊岸。二○○四年七月四日亦出现了一次较大的大潮,当日维多利亚港录得的最低水位为海图基准面以下0.07米,一些渡海小轮泊岸时受到影响。

根据天文台的潮汐预测,今年其他较大的大潮会出现在七月二十二至二十三日(预测维多利亚港之最低水位为0.1米)以及十二月三至四日(预测维多利亚港之最高水位为2.7米)。

市民可从以下网页获取更多有关香港各区的实时潮汐资料以及潮汐预报:
http://www.weather.gov.hk/tide/ctide_main.htm

图一. 2005年1月12日大埔滘录得的潮水高度

 

图二. 2004年7月4日鰂鱼涌录得的潮水高度

 

图三.大埔滘测潮站

 

图四.香港天文台有关潮汐资料的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