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2014年10月23日

世界氣象組織於2014年9月發表了年度溫室氣體公報[1],指出2013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創了新高,達到396 ppm(圖一),較工業革命前增加了42%。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在2013年多了2.9 ppm,是自1984年以來最大的年際增幅。按現時的增加趨勢,全球平均二氧化碳濃度會在未來一兩年超過400 ppm。

圖一


圖一全球平均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來源:世界氣象組織)


分析南極冰芯的結果顯示,南極的氣溫(備注1)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在過去80萬年同步上落(圖二)。二氧化碳的濃度變化和地球的溫度變化本來都是由自然因素,例如地球軌道的改變、火山活動和太陽活動的改變所控制。然而最近一兩個世紀,由人類排放溫室氣體所帶來的影響,顯然已蓋過了上述自然變化的影響而導致現時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至過去80萬年所未見的高水平。

圖二


圖二從南極冰芯推算出的南極氣溫和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
(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


為估計未來溫度的可能變化,氣候學家設計了幾個未來溫室氣體濃度情景(圖三),並在這些情景下推算21世紀的全球氣溫。令人擔憂的是,現時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強烈傾向往最壞的高溫室氣體濃度情景發展。在此情景下,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會(相對於工業革命前)上升四度。科學家已警告一個較工業革命前暖四度的世界將面對更多強烈熱浪、極端降水和具破壞性的海平面上升。

圖三


圖三顏色線顯示不同溫室氣體濃度情景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實際觀測以黑色線表示。(來源:Global Carbon Project)


如果我們仍然希望達到「兩度目標」(備注2),那就需要立刻、大幅度並持續地減少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行動是刻不容緩的,因為即使我們立即採取行動,氣候系統亦需要一段時間去作出調節。「我們有足夠的知識和工具限制溫度升幅在兩度之內,給地球一個機會和給我們的子子孫孫一個未來。」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Michel Jarraud如是說。這個未來就掌握在我們手上。



李細明、唐恒偉

備注:
1. 氣候變化小百科:科學家是如何重構過去數萬年的氣溫呢?
http://www.hko.gov.hk/climate_change/faq/faq_uc.htm#Q22

2. 歐盟在1996年於盧森堡舉行的會議中指出,假如能將全球表面平均氣溫維持在不超過工業革命前2oC或以下的水平,便能避免人類及自然生態系統因氣候變化而遭到嚴重衝擊。可參考“氣候變化小百科:什麼是「兩度目標」?”
http://www.hko.gov.hk/climate_change/faq/faq_uc.htm#Q15

參考資料:
[1] 世界氣象組織新聞公報1002号
https://www.wmo.int/pages/mediacentre/press_releases/pr_1002_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