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貝加爾湖

2010年7月9日

貝加爾湖位於現今蒙古以北不遠處的西伯利亞,是世界上第二大淡水湖,僅次於裏海。湖的生物富多樣性,有大量的植物和動物,其中大部分品種是該區獨有的。以前,許多俄羅斯人尊稱它為「貝加爾海」。

圖 1     貝加爾湖位置圖
圖 1貝加爾湖位置圖


圖 2     貝加爾湖西南岸的夏天 (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
圖 2貝加爾湖西南岸的夏天
(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


香港的預報員對貝加爾湖地理上是頗為熟悉的。在 1970 年代,兩位天文台的同事,鐘國棟先生(當時的台長)及朱榮基先生曾指出,當大氣中層(約 5500 米高)有低壓槽掠過貝加爾湖,兩天後會有一股冬季季候風寒潮抵達香港。

儘管數值天氣預報發展迅速,預報員現時仍然參考這經驗法則,以制訂冬春季期間未來數天的天氣預報。圖 3 顯示低壓槽經過貝加爾湖的一個例子。在該次天氣過程中,低壓槽經過貝加爾湖 48 小時後香港的氣温下降了 5 度。
圖 3     大氣中層低壓槽(虛線)經過貝加爾湖的一個例子
圖 3大氣中層低壓槽(虛線)經過貝加爾湖的一個例子
(圖片為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提供,2010 年1月19 日)


許多人未必知道,強烈的冬季季候風可以影響較南的地區,遠至東南亞、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區。這些地區的氣候特徵是有一個濕潤的季候風季節 — 從 11月左右到 1月,而這些月份雨量甚至高於炎熱月份的雨量。在冬季或春季期間,當香港的氣壓急劇上升,那些地方或會於稍後時間爆發惡劣的天氣。一個例子是 1967 年 3 月初,當時南海的偏北風突然增強,幾天後為馬來西亞半島 24 小時內帶來超過 300 毫米的雨量。圖 4 是新加坡與香港的雨量對比。

遠自西伯利亞的氣流,竟可以為赤道地區帶來暴雨。誠然,天氣是沒有界限的。

圖 4     新加坡與香港的雨量對比
圖 4新加坡與香港的雨量對比



李本瀅


參考: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