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附件1 - 香港不同冬季天氣現象的特徵摘要

 
類型 形成和外觀 在香港出現的有利條件
結霜
(Frost)

當物體表面的溫度降至冰點或以下,空氣中的水汽不經過液態直接凝結成小冰晶並聚集在冰冷的物件表面之上,形成結霜。

跟據結霜的成因及其冰晶的外貌,霜可以分為多種不同類型,如白霜、平流霜、霜花等等。
 
圖1

圖2
打鼓嶺於 2013 年 12 月 29 日出現結霜現象
(鳴謝: 黃永恒)

 

在香港,霜通常出現在沒有雨和乾燥的天氣下,主要吹輕微至和緩北至東北風。天色由晴朗至天陰均可。

地理上,霜通常出現於:
(i) 新界北部低地,通常局部出現。
(ii) 高地如大帽山和鳳凰山,可以廣泛出現。

種類 (i) 的地面結霜通常發生在非常乾燥、晴朗及微風或無風等有利晚間輻射冷卻效應的情況。
結冰/凍雨
(Ice/freezing rain)
當液態水暴露於冰點或以下的氣溫時凝結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結實冰塊。

此外,在適合的大氣條件下,雨水或融化的雪花或可在下降過程中以液態通過一層溫度低於冰點和近地面的淺薄冷空氣,這些過冷雨點 (即凍雨) 未能及時在淺薄的冷層再凝結,直至降落於冰冷物體上時,才迅速凝結為冰面或冰柱。

圖3

圖4
大帽山1970年代的結冰情況
 
過去大部分個案出現於山頂氣溫降至零度或以下的嚴寒天氣。結冰情況包括冰柱及在池塘、魚塘或水桶的水面結冰。
霧淞
(Rime)
山上的雲或霧中的細小過冷雨點,在接觸到溫度處於冰點或以下的物體表面時,凍結成粗大羽毛狀冰晶,並可以在物體的迎風面不斷增長。
 
圖5

圖6
2010 年 12 月 16 日在大帽山氣觀測到霧淞
 
霧淞在香港屬罕見,1948 年以來僅有五天出現過,全部發生在零度以下之山頂上,及被低層雲、霧或毛毛雨所籠罩著。
雨夾雪
(或稱夾冰丸)
(Sleet)
國際間暫時沒有一致的定義。一般來說,是指雨和雪 (英國及澳洲) 或雨和冰丸 (美國) 混合降下的情況。

雪花在下降過程中於層雲內的相對暖層(溫度在冰點之上)部分融化,然後在近地面的冷層中再度凝結成冰丸。 
 
圖7
美國出現的小冰丸
(http://en.wikipedia.org/wiki/Ice_pellets)
 
這現象在香港同屬罕見,過去僅有五天出現過,主要發生在山頂。
降雪
(Snow)
在大氣高層,細小的過冷雲滴在溫度遠低於冰點的情況下凝結,細小冰晶粘貼一起成為蓬鬆的雪花。

降雪若要成功到達地面而當中的雪花不致融化成雨,由雪形成的高度至到地面整層大氣一般需要維持在零度或以下。 
 
圖8
2014 年 3 月 17 日美國華府地區降雪
(鳴謝: 江君彥)


圖9
2009 年 11 月 12 日北京降雪
(鳴謝: 李子祥)
 
降雪在香港屬最罕見現象,1948 年以來只有四次報告 (一次在歌連臣角,而另外三次在大帽山近山頂)。全是短暫及輕微降雪的報告,其中三次降雪時的氣溫高於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