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電腦預報模式的不確定性

星期三, 2017年7月19日

大家可能仍記得,上週有報導指,根據電腦預報模式的估算,本週初期可能有熱帶氣旋接近香港。事實上,位於南海中部的低壓區在上星期六(7月15日)的確增強為熱帶氣旋塔拉斯,但並沒有如報導所指接近香港,而是在本港600公里外掠過及移向北部灣。

電腦預報模式預測低壓區會否成為熱帶氣旋、及在什麼位置和時間生成,取決於模式怎樣模擬整個大氣的變化,由於不同模式在模擬大氣的初始狀態、使用的物理方程、和將大氣層劃分成網格點的大小等均有分別,因此不同模式的預測結果,特別是較長時間預測的結果可以有很大的差異。圖一a至d分別顯示歐洲、日本、美國和英國的電腦預報模式在7月9日預測六日後、即7月15日(上星期六)的低壓系統發展情況,其中歐洲(圖一a)與英國(圖一d)模式預測有低壓區在菲律賓以東海域生成,歐洲模式甚至預測有多一個低壓區在南海出現,至於日本(圖一b)和美國(圖一c)模式則預測沒有低壓系統在南海附近發展。

圖一  歐洲、日本、美國和英國的電腦預報模式在7月9日預測7月15日(即六日後)的天氣圖,紅色箭咀顯示低壓系統的預測位置。

圖一 歐洲、日本、美國和英國的電腦預報模式在7月9日預測7月15日(即六日後)的天氣圖,紅色箭咀顯示低壓系統的預測位置。

其實不單各個電腦預報模式可以有不同的預測結果,即使是同一個預報模式,在不同日前預測同一日子的天氣情況也可以有很大分別。圖二a至c分別顯示歐洲模式在7月8日(即八日前)至7月10日(即六日前)預報7月16日的天氣情況,可見預測低壓系統(甚至是熱帶氣旋)可能影響的範圍由北部灣至南海東北部一帶,分歧非常大。結果是7月10日所作的預報(圖二c),即較接近預報時間所作的預測與實況較吻合。

圖二	歐洲模式在7月8至10日預測7月16日的天氣情況(紅色箭咀顯示低壓系統的預測位置)。

圖二 歐洲模式在7月8至10日預測7月16日的天氣情況(紅色箭咀顯示低壓系統的預測位置)。

天氣變化帶有混沌(chaos)的特性,即是只要初始情況有少許差異,所得的結果可以完全不同。天氣預報的時間越長,準確度便會越低。因此電腦模式預計未來數天的天氣有機會出現反覆不同的結果。天文台的預報員不會只依賴單一模式的單一次運算結果,而會考慮多個模式的不同運算,評估它們的表現和穩定性,然後作出一個綜合的預報向市民發放。

又有電腦預報模式預測這個週末前後,南海北部會有低壓區發展,大家拭目以待,並要密切留意天文台的最新天氣消息啊!


梁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