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大海無量

星期五, 2017年10月6日

休班的天氣預報員與工程系講師朋友在沙灘上閒聊,一位游早水的伯伯上前打招呼。

伯伯:很久不見你們來沙灘了!遇見你們就讓我想起早前天鴿襲港的時候,橫風橫雨令有些地方水浸得很厲害,其實如果預先清理好淤塞的渠道,就應該不會浸得那麽嚴重吧!

講師:那要看是什麽原因導致水浸了,若是處理從天而降的雨水,暢通的渠道的確可以有利疏導積水。此外,在有特別需要的地區興建地下蓄洪池,能更有效將雨水收集,舒緩因天雨引起的水浸威脅。

預報員:但在打風時於沿岸低窪地區出現的水浸,很多時候是因爲熱帶氣旋帶來風暴潮而導致海水上升所造成的。熱帶氣旋的大風將海水推向岸邊,再加上中心附近的低氣壓將海水吸起,引致海平面上升,如果風暴潮遇上漲潮的時間,海水可以淹沒一些平時大雨或潮水浸不到的地方。

伯伯:喔!那麽能以地下蓄洪池應對風暴潮威脅嗎?

講師:其實地下蓄洪池及其相關排水系統的設計,主要是針對因雨水而造成的水浸問題,系統將從低窪地區收集到的雨水引導至地下蓄洪池,然後再將雨水泵出海港或作其他用途,能有效紓緩低窪地區因大雨而水浸的風險。但是,嚴重的風暴潮有機會導致海水上升超過岸邊的高度,流入低窪地區的水是來自大海,所以非常大量,就算是很大的蓄洪池也很容易被海水迅速充滿。

圖一

地下蓄洪池雖能暫時儲存在暴雨期間所收集得來的雨水以紓緩水浸風險,但卻未能容納嚴重風暴潮帶來的極大量海水。

預報員:風暴潮令海平面上升,水位可以在一兩個小時內升高一米以上[1]。而一場暴雨的雨量頂多是兩小時接近二百毫米,即零點二米深。相比之下,風暴潮真的嚴重很多啊!所以住在海邊的市民,在颱風吹襲期間要多加留意天氣及海面水位的情況!

伯伯:我明白了!真是做到老、學到老。謝謝兩位專業的分析。

伯伯望著無量的大海,似是泛起對大自然威力的敬畏之意。

圖二

2017年8月23日天鴿襲港,風暴潮令維多利亞港的海水湧到岸上。(圖片來源:James Reynolds)


李國麟


註:

[1] 1979年的荷貝和1962年的溫黛在吐露港帶來的水位上升達3.2米,而1937年的颱風所帶來的水位上升更高達3.8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