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強颱風鮎魚

強颱風鮎魚(1617)
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

        鮎魚是二零一六年第六個導致香港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熱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鮎魚於九月二十二日早上在關島之西南偏南約30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初時大致向西北移動,翌日轉向西北偏西,並逐漸增強。鮎魚於九月二十六日凌晨在台灣以東海域發展為強颱風,翌日達到其最高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估計為每小時175公里。鮎魚在九月二十七日下午在花蓮附近登陸台灣及減弱,進入台灣海峽後繼續採取西北偏西路徑靠近福建一帶。鮎魚於九月二十八日早上在泉州附近再登陸進入福建內陸,最後於九月二十九日早上清晨在江西減弱為一個低壓區。

        根據報章報導,鮎魚在台灣造成嚴重破壞,至少四人死亡,超過500人受傷。所有城市停工停課,海陸空交通癱瘓,農作物損失超過10億元新台幣。鮎魚亦為福建、浙江及江西帶來狂風暴雨,至少六人死亡,33人失蹤,超過600 000人需要緊急疏散,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5.8億元人民幣。

        香港天文台於九月二十八日上午8時4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當時鮎魚集結在香港之東北約490公里。鮎魚於下午2時左右最接近本港,在香港之東北約390公里掠過。天文台總部於下午3時35分錄得最低瞬時海平面氣壓997.2百帕斯卡。當日本港普遍吹和緩至清勁西北風,離岸、高地及西部地區的風力間中達強風程度。由於鮎魚開始遠離香港及繼續減弱,晚間本港風勢逐漸緩和。隨著鮎魚對香港的威脅解除,天文台於晚上11時10分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鮎魚掠過期間,尖鼻咀錄得最高潮位 (海圖基準面以上) 2.65米,而大埔滘則錄得最大風暴潮 (天文潮高度以上) 0.33米。

        鮎魚對香港的影響不大,沒有任何嚴重破壞報告。受鮎魚前沿的下沉氣流影響,九月二十七日本港天氣酷熱及有煙霞,天文台的最高氣溫上升至34.9度,為有記錄以來九月份的第二最高紀錄。九月二十八日本港初時大致天晴,但受鮎魚的雲帶影響,日間漸轉多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