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二零零九熱帶氣旋

 

 2.1 二零零九年熱帶氣旋回顧

2.1.1 北太平洋西部(包括南海區域)的熱帶氣旋

二零零九年共有30個熱帶氣旋影響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區域(即由赤道至北緯45度、東經100至180度所包括的範圍),接近1971-2000年30年平均數的29.6個。全年有13個熱帶氣旋達到颱風或以上強度,比正常數目少兩個,其中五個熱帶氣旋更在北太平洋西部上達到超強颱風強度(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185公里或以上)。這五個熱帶氣旋為彩雲(0914)、芭瑪(0917)、茉莉(0918)、盧碧(0920)、及妮妲(0922)。

本年首個熱帶氣旋在五月形成,最後一個則在十一月形成。圖2.1是二零零九年在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區域的熱帶氣旋出現次數之每月分佈。

二零零九年內有十一個熱帶氣旋吹襲中國,兩個橫過台灣,四個影響日本,六個橫過或在菲律賓附近掠過,五個登陸越南。

二零零九年風力最強的熱帶氣旋是超強颱風彩雲(0914) 及妮妲(0922)。兩股超強颱風最高持續風速估計約為每小時210公里,而最低中心氣壓則約為910百帕斯卡,當時彩雲及妮妲分別位於關島以北約520公里(圖2.3)及關島以西約3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圖2.4)。

九月底在太平洋上形成的超強颱風芭瑪(0917)持續了接近16天,是一九九四年颱風維恩以來本區域生命史最長的熱帶氣旋,而當時維恩維持了約16天。

強烈熱帶風暴天鵝(0907) 及超強颱風芭瑪(0917) 是二零零九年路徑最特別的熱帶氣旋。受到北太平洋西部上另一股熱帶氣旋莫拉克(0908) 的影響,天鵝在廣東西部登陸後,向西南移動,掠過海南島西部(圖2.5),然後轉向東移動,橫過南海及消散。芭瑪的移動路徑則受到太平洋上超強颱風茉莉(0918)的影響(圖2.6),在呂宋北部附近徘徊了四天後向西北偏西移動橫過南海北部。

2.1.2 香港責任範圍內的熱帶氣旋

在二零零九年的30個熱帶氣旋中,有17個影響香港責任範圍(即北緯10至30度、東經105至125度),較1971-2000年的30年平均15.4個多(表2.1)。這17個熱帶氣旋中,有九個在香港責任範圍內形成。在二零零九年,香港天文台總共發出523個供船舶使用的熱帶氣旋警告(表4.2)。

2.1.3 南海區域內的熱帶氣旋

二零零九年共有13個熱帶氣旋影響南海區域(即北緯10至25度、東經105至120度),當中有五個在南海上形成,其餘八個從北太平洋西部進入南海。

2.1.4 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

二零零九年香港的颱風季節於六月二十日開始,當時強烈熱帶風暴蓮花(0903)靠近華南沿岸,天文台發出一號戒備信號。隨着颱風凱薩娜遠離,颱風季節於九月二十八日結束。

年內共有八個熱帶氣旋影響香港(圖2.2),比平均的6.5個(表2.2) 為多。這八個熱帶氣旋分別為六月的強烈熱帶風暴蓮花(0903) 及熱帶風暴浪卡(0904)、七月的熱帶風暴蘇迪羅(0905) 及颱風莫拉菲(0906)、八月的強烈熱帶風暴天鵝(0907)、九月的熱帶風暴彩虹(0913) 、颱風巨爵(0915) 及颱風凱薩娜(0916)。其中三個熱帶氣旋,莫拉菲、天鵝及巨爵引致天文台發出八號或以上的信號,比正常的一至兩個為多。颱風莫拉菲於七月在天文台總部東北偏北約40公里掠過,天文台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是年內發出最高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浪卡、蘇迪羅及彩虹影響香港時,天文台發出三號強風信號,而蓮花及凱薩娜則引致天文台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巨爵影響香港期間,受到其帶來的風暴潮及漲潮的共同影響,香港東北部大埔滘錄得的最高潮位為3.43米,是過去十年間最高潮位之一。

2.1.5 熱帶氣旋的雨量

二零零九年各熱帶氣旋為香港帶來的雨量(即該熱帶氣旋在出現於香港600公里範圍內至其消散或離開香港600公里範圍之後72小時期間,天文台錄得的雨量)共為822.4毫米(表4.8.1),約佔該年總雨量2182.3毫米的百分之38,比正常的745.5毫米多約10%。

九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影響香港的颱風巨爵為天文台總部帶來273.0毫米的雨量,是二零零九年為香港帶來最多雨量的熱帶氣旋。

 2.2 每月概述

這一節逐月介紹二零零九年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區域的熱帶氣旋概況。影響香港的各熱帶氣旋則詳述於第三節

一月至四月

二零零九年一月至四月並無熱帶氣旋影響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區域。

五月

熱帶低氣壓鯨魚(0901)於五月二日在馬尼拉東南偏東約39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大致向東北移動。它於五月三日早上增強為熱帶風暴,傍晚再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根據報章報導,與鯨魚相連的雨帶在菲律賓東北部觸發山泥傾瀉及淹沒農田,引致最少有11人死亡,九人失蹤。鯨魚於五月四日進一步增強為颱風,並繼續向東北移動橫過北太平洋西部。它於五月七日早上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下午再減弱為熱帶風暴,並於當晚在小笠原群島東北的北太平洋西部上變成溫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燦鴻(0902)於五月三日在南沙西南偏西約320公里的南海中部上形成,並緩慢向東北移動,當日傍晚增強為熱帶風暴。燦鴻於五月四日緩慢向北移動,翌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但於五月六日轉向東北偏東移動。它於五月七日增強為颱風,當晚橫過菲律賓北部。根據報章報導,燦鴻為菲律賓北部帶來暴雨,並引致多宗房屋倒塌和山體滑波事故,造成超過25人死亡、另3人失蹤、約有4 000多人受到影響。燦鴻於五月八日向東移動,進入北太平洋西部。當日凌晨燦鴻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下午再減弱為熱帶風暴。燦鴻於五月九日進一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並於隨後三天大致向西北偏北移動。它於五月十二日在琉球群島附近減弱為一低壓區。

六月

熱帶低氣壓蓮花(0903)於六月十七日在香港東南偏南約520公里的南海北部上形成,並移動緩慢,翌日增強為熱帶風暴。蓮花於六月十九日開始向偏北移動,當晚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它於六月二十日向東北偏北移動,橫過南海東北部,翌日下午減弱為熱帶風暴,黃昏在福建登陸。蓮花於六月二十二日向東北移動掠過福建沿岸地區後進入東海,黃昏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六月二十三日在東海進一步減弱為一低壓區。

熱帶低氣壓浪卡(0904)於六月二十三日在馬尼拉東南偏東約86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向西北偏西移動,下午增強為熱帶風暴。浪卡於翌日橫過菲律賓中部,黃昏進入南海。浪卡於六月二十五日大致轉向西北移動,橫過南海,翌日向西北偏北移動,移近廣東東部沿岸,黃昏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浪卡於六月二十七日凌晨在大亞灣沿岸一帶登陸,同日早上進一步移入內陸,並在廣東減弱為一低壓區。

七月

熱帶低氣壓蘇迪羅(0905)於七月十日在香港東南偏東約700公里的南海上形成,並向西北偏西移動,橫過南海北部。蘇迪羅於七月十一日下午增強為熱帶風暴。它於七月十二日早上橫過雷州半島南端,下午進入北部灣,黃昏在越南北部沿岸登陸,並減弱為熱帶低氣壓。蘇迪羅於當晚在越南北部進一步減弱為一低壓區。

一股熱帶低氣壓於七月十三日早上在高雄東南偏東約23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大致向西北移動,下午在台灣東南部沿岸登陸及橫過台灣南部。該熱帶低氣壓於當晚進入台灣海峽,七月十四日早上在福建沿岸地區登陸及減弱為一低壓區。

熱帶低氣壓莫拉菲(0906)於七月十五日在馬尼拉以東約670公里的北太平西部上形成,並大致向西北移動,翌日增強為熱帶風暴。莫拉菲於七月十七日橫過呂宋海峽,下午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當晚進入南海及轉向西北偏西移動。它於七月十八日早上增強為颱風。莫拉菲於七月十九日凌晨在深圳大鵬半島登陸及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當日早上橫過廣東西部及減弱為熱帶風暴,下午進一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當晚在廣西減弱為一低壓區。

八月

熱帶低氣壓天鵝(0907)於八月一日在馬尼拉東北偏東約72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向西北偏西移動,同日晚上橫過呂宋北部,翌日早上進入南海。天鵝於八月三日減慢移動速度,其途徑亦變得不規則,但大致移向廣東沿岸。當日黃昏天鵝增強為熱帶風暴,於八月四日下午較後時間進一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天鵝於八月五日在廣東西部登陸,並減弱為熱帶風暴。八月六日天鵝轉向西或西南偏西移動,橫過廣東西部沿岸地區,並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它於八月七日向西南移動,橫過雷州半島後進入北部灣,八月八日再次增強為熱帶風暴,當晚轉向偏東移動,八月九日橫過南海北部,並於當日下午減弱為一低壓區。

熱帶低氣壓莫拉克(0908)於八月四日在冲繩島東南偏東約1 010 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向西北偏西移動,日間增強為熱帶風暴。它於八月五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其後進一步增強為颱風,翌日向西移動,移向台灣。八月七日莫拉克減慢移動速度,翌日向西北移動,橫過台灣,然後於八月九日橫過台灣海峽及在福建省霞浦縣附近登陸,並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它於八月十日進一步減弱為熱帶風暴及向北移動,橫過華東,翌日轉向東北偏北移動及減弱為熱帶低氣壓,八月十二日在黄海變成溫帶氣旋。根據報章報導,莫拉克為台灣帶來豪雨及觸發水浸及泥石流,所帶來的災害是接近50年來最嚴重的,超過460人死亡、190人失蹤及40人受傷,其中台灣南部小林村估計有數以百計村民被泥石流活埋。台灣農業損失超過新台幣158億元,超過18 000公頃農田被淹沒。此外,福建、浙江、江西及安徽省最少有六人死亡、三人失蹤、超過6 000間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估計超過90億元人民幣。

熱帶低氣壓艾濤(0909)於八月八日在硫黃島西南偏西約26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向西北移動,翌日增強為熱帶風暴。艾濤於八月十日大致轉向東北移動。它於八月十一日向東移動,掠過日本南部沿岸海域。根據報章報導,艾濤為日本帶來暴雨,引致水浸及山泥傾瀉,一個小鎮被淹沒,航空及鐵路中斷,最少有14人死亡、18人受傷。八月十三日艾濤首先減弱為熱帶低氣壓,然後在日本以東的北太平洋西部上變成溫帶氣旋。

一熱帶低氣壓在北太平洋中部形成後於八月十三日越過國際換日線進入北太平洋西部,並向西移動,八月十五日轉向西北移動,翌日再轉向東北移動。該熱帶低氣壓於八月十七日再次向西移動,並在威克島東南偏東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減弱為一低壓區。

熱帶低氣壓環高(0910)於八月十七日在關島以東約15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大致向西北偏北移動。環高於八月十八日首先增強為熱帶風暴,後再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翌日增強為颱風。環高於八月二十日進一步增強為強颱風,但於八月二十二日減弱為颱風。它於八月二十三日向北移動,翌日向東北偏北移動。環高於八月二十五日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翌日在日本北海道東北偏東的北太平洋西部上變成溫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科羅旺(0911)於八月二十八日在硫黃島東南偏東約88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向西北偏北移動,黃昏時增強為熱帶風暴。科羅旺於翌日向西北移動,八月三十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八月三十一日科羅旺轉向東北偏北移動,掠過日本東部沿岸。科羅旺於九月一日減弱為熱帶風暴,黄昏時在北海道以東變為温帶氣旋。

一熱帶低氣壓在北太平洋中部形成後於八月三十日越過國際換日線進入北太平洋西部,並向西北偏西移動。該熱帶低氣壓於九月一日在威克島東南偏南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消散。

九月

熱帶低氣壓杜鵑(0912)於九月三日在沖繩島東南偏南約9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初時緩慢移動。它於九月四日增強為熱帶風暴,並開始大致向東北移動,橫過北太平洋西部。杜鵑於九月五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及轉向東北偏北移動,九月八日採取東北偏東的路徑,橫過日本以南的北太平洋西部及減弱為熱帶風暴。杜鵑於九月十日在日本以東的太平洋上變為温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彩虹(0913)於九月九日早上在香港東南約790公里的南海中部上形成。它初時向西北移動,下午轉為採取西北偏西的路徑,橫過南海北部。彩虹於九月十日在香港東南偏南的南海北部上增強為熱帶風暴,晚上轉向西移動。它於九月十一日橫過海南島北部及進入北部灣。九月十二日早上彩虹在越南北部登陸,並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下午在越南北部進一步減弱為一低壓區。

熱帶低氣壓彩雲(0914)於九月十二日在關島以東約94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向西北偏西移動,翌日逐漸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彩雲於九月十四日在關島東北偏東約430公里的太平洋上增強為颱風,當日黃昏增強為強颱風。它於九月十五日進一步增強為超強颱風。彩雲於九月十八日減弱為強颱風及轉向西北偏北移動,黄昏在硫黄島以西減弱為颱風。彩雲於九月十九日轉向東北移動,九月二十日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黄昏時在日本以東變為温帶氣旋。

熱帶低氣壓巨爵(0915)於九月十二日在馬尼拉東北約49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向西北偏西移動,晚上橫過呂宋海峽。它於九月十三日早上向西移動,進入南海北部,黄昏時增強為熱帶風暴。巨爵於九月十四日早上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及轉向西北移動,下午在香港東南偏南約190公里附近增強為颱風,晚上向西北偏西移動。它於九月十五日早上在廣東西部登陸,並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下午再減弱為熱帶風暴。巨爵於九月十六日凌晨減弱為熱帶低氣壓,隨後在廣西消散。

凱薩娜(0916)於九月二十五日在馬尼拉以東約81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向西移動。它於九月二十六日增強為熱帶風暴,並橫過菲律賓,黃昏時進入南海中部。凱薩娜於九月二十七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翌日在西沙附近的南海中部上進一步增強為颱風。它於九月二十九日在越南中部登陸,並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九月三十日凱薩娜首先減弱為熱帶風暴,後再減弱為熱帶低氣壓,晚上在老撾和泰國邊境附近消散。

熱帶低氣壓芭瑪(0917)於九月二十九日在雅浦島東南約26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向西移動,黄昏時增強為熱帶風暴。芭瑪於九月三十日首先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後在雅浦島以西約300公里的太平洋上再增強為颱風,並向西北偏西移動。它於十月一日早上增強為強颱風,下午進一步增強為超強颱風。十月二日芭瑪逐漸減弱為颱風,並轉向西北移動。芭瑪於十月三日橫過呂宋北部,隨後四天在呂宋北部附近徘徊。期間芭瑪的緩慢及不規則移動路徑亦受到當時太平洋上另一熱帶氣旋茉莉的影響。十月五日芭瑪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然後在十月七日逐漸減弱為熱帶低氣壓。芭瑪於十月八日再次向西移動,橫過呂宋及增強為熱帶風暴,於十月九日進入南海。隨後三天芭瑪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動,橫過南海北部。芭瑪於十月十二日下午在海南島東南部登陸,但於翌日在北部灣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它於十月十四日首先減弱為熱帶風暴,下午在越南北部登陸,隨後減弱為熱帶低氣壓。芭瑪於十月十五日凌晨在越南北部消散。根據報章報導,與芭瑪相連的暴雨在菲律賓觸發嚴重水浸及山泥傾瀉,引致約200人死亡。海南島有540 000公頃農作物受損,直接損失達5 170萬元人民幣。海南島海域及南海有三艘漁船沉沒,四名漁民死亡及八人失蹤。越南海域有62艘漁船沉沒,但沒有傷亡報告。

熱帶低氣壓茉莉(0918)於九月二十九日在關島東南偏東約1 66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向西北偏西移動。它於九月三十日增強為熱帶風暴。茉莉於十月一日在關島以東約910公里處逐漸增強為颱風。它於十月二日增強為強颱風,兩天後再增強為超強颱風。茉莉於十月六日在冲繩島東南的太平洋上轉向西北移動,翌日在日本九州以南的太平洋上轉向東北偏北移動及減弱為強颱風。茉莉於十月八日減弱為颱風,黎明左右在本州南部登陸,下午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及橫過本州東部,黄昏時在本州以東的太平洋上變成温帶氣旋。茉莉肆虐日本期間,導致四人死亡及超過100人受傷。

十月

尼伯特(0919)於十月八日在關島西北偏北約39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向西北偏北移動。它於翌日增強為熱帶風暴。尼伯特於十月十日減慢移動速度,十月十一日轉向東北移動,並在琉黄島東南掠過。十月十二日尼伯特加速向東北移動,十月十四日在日本以東的太平洋上變成温帶氣旋。

盧碧(0920)於十月十五日在關島東南約32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為一熱帶低氣壓,並向西北偏西移動,黄昏時增強為熱帶風暴。它於十月十六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盧碧於十月十七日減慢移動速度及轉向北移動,並在雅浦島西北的太平洋上增強為颱風,黃昏時進一步增強為強颱風。盧碧於十月十八日緩慢向東北移動,並增強為超強颱風。它於十月十九日再次大致向偏西移動,隨後兩天逐漸減弱為颱風。盧碧於十月二十二日在呂宋東北的海域上再次轉為移動緩慢,但於翌日轉向東北偏北移動及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十月二十五日在冲繩島東南的太平洋上進一步減弱為熱帶風暴。盧碧於十月二十六日橫過日本東南的海域,十月二十七日在日本以東的太平洋上變為温帶氣旋。

一股熱帶低氣壓於十月十九日在峴港東北偏東約250公里的南海上形成,並緩慢向北移動。該熱帶低氣壓於翌日轉向西北偏西移動,並在海南島以南的海域上消散。

銀河(0921)於十月二十六日在關島以東約40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向西北偏西移動。它於翌日增強為熱帶風暴,十月二十八日在馬尼拉以東的太平洋上逐漸增強為颱風,並轉向西移動。銀河於十月三十一日凌晨橫過呂宋及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隨後於早上進入南海中部。銀河吹襲菲律賓期間,最少有20人死亡、四人失蹤,馬尼拉部份地區一度停電。銀河於十一月一日早上在南海中部減弱為熱帶風暴,翌日黃昏在越南中部登陸,十一月三日早上在越南南部消散。根據報章報導,銀河在越南中部觸發嚴重水浸,引致最少90人死亡、22人失蹤、超過13 000間房屋受損、約5 000公頃農作物受災。

十一月

一股熱帶低氣壓於十一月二日在馬尼拉東北偏東約58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向西移動。該熱帶低氣壓於翌日早上向西南移動,並在呂宋以東的海域上消散。

另一股熱帶低氣壓於十一月七日在威克島以西約1 18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大致向東移動。它於十一月十日在西北太平洋上消散。

妮妲(0922)於十一月二十二日在關島東南偏南約82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初時移動緩慢。它於十一月二十三日增強為熱帶風暴並大致向西北移動,翌日再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妮妲於十一月二十五日早上在關島西南偏南約350公里處增強為颱風,日間繼續增強,黃昏時成為超強颱風。它於十一月二十八日及二十九日在硫黃島西南偏南處再度移動緩慢。十一月二十九日妮妲逐步減弱為強颱風,翌日再減弱為颱風,並向西北偏西移動。妮妲於十二月二日逐漸減弱為熱帶風暴。它於十二月三日進一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黃昏時在硫黄島西南偏西約7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消散。

一股熱帶低氣壓於十一月二十四日在馬尼拉東南約870公里的北太平洋西部上形成,並移動緩慢。該熱帶低氣壓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在該海域上消散。

另一股熱帶低氣壓於十一月二十四日在胡志明市東南偏南約570公里的南海南部上形成,並大致向東北偏東移動。該熱帶低氣壓於十一月二十六日在南海南部上消散。

十二月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並無熱帶氣旋在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區域上形成。

 

 

備註:人命傷亡及財物損毀數據是根據報章報導輯錄而成。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