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局部地區大雨報告」知多少?

星期四, 2017年7月6日

對話

每逢夏季,相信大家會經常聽到類似以上的對話。香港的暴雨一般由積雨雲所造成,短時間內已可帶來大量降雨。受香港複雜的地形、積雨雲的大小、及暴雨發展的隨機性等因素影響,當個別地區下暴雨時,其他地區的雨勢可能不太大。為了讓巿民在這種情況下了解暴雨影響哪些地區,天文台於2016年推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服務,譬如當香港個別地區錄得每小時的雨量達到或超過70毫米,而當時雨勢未擴展至香港廣泛地區以致須發出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時,天文台便會發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列出受影響地區及雨量,提醒市民該處可能已經因大雨而引致水浸。

雖然「局部地區大雨報告」是根據實際已錄得的雨量來發出,但水浸一般是由於路面過了一段時間累積了相當雨量之後才出現,所以此報告對於提醒巿民因暴雨帶來的水浸風險仍有一定作用。當天文台發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後,如果暴雨擴展至影響香港廣泛地區,天文台有機會發出或提升更高級別的暴雨警告,所以市民要特別留意雨勢的變化和天文台發放的最新信息。社會各界除了為黃、紅、黑色暴雨警告預先制訂好應急計劃外,亦應按需要就「局部地區大雨報告」預早安排應變措施,以減低局部地區大雨帶來的影響。


劉保宏